中醫皮膚病醫療中心論壇

標題: 一是下焦陰寒太盛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17-4-23 13:07
標題: 一是下焦陰寒太盛
臨床上有輕重之分。輕者虛陽上越,虛火上沖,症狀偏於頭面五官侷部諸疾,以口舌生瘡、牙痛齒浮、喉痺喉痛、頭痛眩暈、口渴咽燥等症為主;重者虛陽外越,症狀偏於全身,以發熱、發斑、面赤、腫塊、汗出等症狀多見。臨床上雖然常表現為寒熱錯雜,但仔細鑒別還是容易區分的,如發熱或自覺發熱,反慾蓋衣被,觸之胸腹無灼熱;面色浮紅如妝,非滿面通紅,牙齒美容;神智趮擾不寧,疲乏無力;口渴但不慾飲或喜熱飲;咽痛而不紅腫;脈浮大或數,按之無力;便祕而便質不燥,或下利清穀;小便清長或尿少水腫,舌淡,苔白等。
  腎陽對人體起溫煦、激發和推動的作用,是全身陽氣的根本。腎陽虛衰,閉藏功能下降,真陽不能潛藏於腎宮,浮越於外,另外,陽虛溫煦失職,陰寒內盛,偪陽浮越,支票借款,兩者都會引起陰陽格拒的變化。拒格的陽氣可向上浮越,土城票貼,向外浮張,引起格陽、戴陽等証,陽氣鬱積之處,可引起各種熱象,成為典型的浮火表現。張介賓指出“陽虛者亦能發熱,此以元陽敗竭,火不掃原也。”而其表現則有以下形式:一是下焦陰寒太盛,虛憊之陽氣被格拒於外而表現為內寒外熱之象,《傷寒論》少陰篇之通脈四逆湯証的手足厥冷,脈微慾絕,或下利清穀,但“身反不惡寒”為其典型表現,此種身熱乃陽浮於外而發於皮膚肌肉之間,張介賓稱其為&ldquo,台北飯店;格陽之火”;二是虛陽被格拒於上,浮越於頭面咽喉而表現為下寒上熱之象,症見顴紅面赤,咽痛,煩趮,口渴。此乃陽戴於上而見頭面咽喉之間,張介賓稱其為“無根之火”;三是腎司二便,腎陽有蒸騰氣化的作用,腎陽虛,氣化失司,津氣不行,鈀回收,症見小便清長,大便稀溏,此乃虛陽離其本位所緻,張介賓稱其為“失位之火”。無論何處之熱象,皆為元陽虛衰為其根本。但並不是陽虛一定會產生虛陽上浮的表現,只有在陰寒極盛,真陽極虛的情況下才會產生這種陽虛火浮的表現,這是一個重症、危症,再進一步發展就要出現陰陽離決,所以筆者根据陽虛的程度由輕到重分為陽虛陰寒、陰盛格陽、陽虛慾脫三個階段,其中陽虛陰盛階段表現一派虛寒之象,臨床容易鑒別;陽虛慾脫階段,乃精氣離決的邊緣,其人虛弱的表現也不會難區分;而本文討論的
陽虛火浮在臨床上呈現出兩組相反的症狀:一是腎陽虛,是疾病的本質:面色白光白或黧黑,腰膝痠軟,形寒肢冷,尤以下肢為甚,神疲乏力,男子陽痿早洩、精冷,女子宮寒不孕,性慾減退,或見便洩稀溏,五更洩瀉,或小便頻數、清長,夜尿多,舌淡,苔白,脈沉細無力,呎部尤甚等症狀,如果臨床上單純出現上述症狀,陽虛的辨証並不為難;二是虛火,是疾病的假象,如《景岳全書·火証》所雲:“寒從中生,則陽氣無所依附而瀉散於外,即是虛火,假熱之謂也”。
陽虛火浮就是陰盛格陽階段,包括虛陽上浮和虛陽外越兩個方面,由於症狀上寒熱錯雜的迷惑性,容易被人錯辨。陽虛則陰盛,陽虛則寒,在腎陽虛之後,機體陰寒之邪自然偏盛,隨著陽虛的加重,陰寒也隨之愈發亢盛,陰盛偪陽於外,浮陽游離就出現了虛陽浮於上、外,陰盛於下的寒熱錯雜侷面。而腎陽虛衰,溫煦、氣化失職,導緻陰寒內盛,水濕、痰濁、瘀血形成,這些病理產物停留於何處就在何處表現出症狀。




歡迎光臨 中醫皮膚病醫療中心論壇 (https://psoaz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